物联网对银行的机会及影响分析

2019-08-27 10:33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19年7月-10月,由金融科技时代网(微信公众号:cfca-cebnet)主办,《银行家》杂志、今日头条联合主办的“报告行长大人”银行与金融科技行业创新实践文字竞演第三季——“元年与接续 梦想与现实”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以下为热心网友投递过来的稿件。

5G的部署及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会给金融业带来特定的风险与机遇。对于银行而言,大量数据和快速增长的用户触点,将对银行科技乃至业务带来挑战。银行将需要进一步加速优化数据管理,数据安全,隐私标准以及与客户的互动策略、生态及组合服务能力。同时,银行服务相关的网络和云基础设施也将受到挑战。但这些都是只是时间问题,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深入,将有越来越多的银行业务/系统/数据被推向云端。以下我们尝试从技术、业务架构、应用场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与银行业物联网相关的主要技术

从技术角度而言,我们认为物联网可以分为两种维度看待:

1)构建物联网的智能物品、传感器和技术,允许各类客体(设备、人、人群)与外部世界或互联网进行通信。具体包括:

- 硬件:芯片,电路板,传感器,平台,设备内存储等包含各类数据采集、存储、基础分析的物理设备(无线为主)

- 软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协议,网络通信,骨干网络

2)从智能设备到最终用户的整个物联网供应链的端到端架构,该体系涵盖整个生态系统,包括选项1,以及应用程序协议,云平台,应用程序,基于设备和场景相关信息的大数据,最终用户。

我们认为就银行业而言,将主要采用第二个模式。 该模式中,银行不设计和制造智能设备。 但可以从物联网设备和他们收集的数据中受益。 银行将作为设备制造商、云平台厂商的一个重要场景和需求提供方存在。同时,在整个物联网生态体系中,银行及相关的金融科技公司将能在安全及用户隐私管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2.物联网对银行业业务架构的影响分析

尽管当前物联网技术及生态对银行的作用还比较局限,但考虑作为未来关键的技术发展方向,我们尝试对物联网技术将给银行业务架构带来的影响做了一个初步的分析和评估:

·“渠道管理”层面:物联网可以通过使用运行银行应用程序和可穿戴设备成为银行服务客户的一个新的渠道,按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的说法,这将开辟一个触达客户的全新途径。在该渠道中,如何利用符合数据隐私要求的生态数据,在客户不反感的前提下与客户发生互动,以及如何在可控范围内与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分享生态收益,将成为主要的挑战;

·“客户管理”层面:随着客户数据的增多,更丰富的客户单一视图将被分析工具(描述性,预测性,规范性和认知性)使用,以创建更深刻的客户洞察。以此为支撑的事件式营销模式将可以得到进一步强化,由此带来的,对客户产品及服务需求的规划将更大可能超出金融产品/服务的边界,如:可以检测客户生活事件以及需要财务咨询的“生活事件”(例如,需要维修,更换或补充的昂贵设备,电器或机器) ,如零售(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或企业客户(机械,设施,商品)的实时支出及预算管理等。最后银行,特别是区域内强势银行能否基于自身客群/数据优势完善整个服务体系,提升自身营收能力及服务壁垒将成为客户管理体系的关键议题(从目前线上业务发展趋势看,在接下来3-5年中,线下实体服务能力将被作为补短板的角度重新重视);

·“产品管理”层面:新的物联网生态将对产品组合及灵活定价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该部分能力的提升,将帮助银行在客户转化率及综合收益上有所裨益(这部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领先银行都已经有所涉猎,但从管理机制、人员、系统支撑上还相对比较松散)。

·“产品及服务交付”层面:针对资产及押品管理将得到强化,包括大型动产、不动产运作情况监控,环境监控,对比以往的资产、押品管理能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及风险,但同时而言,因为这一特性,银行类物联网应用将对物联网的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因为数据层面的丰富,实现滴灌式精准扶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支农力度将得到更好的支撑;

·“风险及监管合规”层面:随着数据的丰富,特别是交易、行为数据的丰富;在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上将有进一步改善空间;同时,潜在的物联网数据的标准化可能,也为监管模式由事后向事前、事中转变,有效消除信息壁垒,缓解监管时滞,提升金融监管效率创造了条件;

·“战略及管理支撑”层面:资源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可以通过物联网数据大幅度降低资产管理维护的难度同时,可结合相关数据到在网点运营分析中,并针对不同规模网点各类资源的利用情况优化整体资源配置,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或提升资源利用效果; 在人力资源层面,有机会通过试点的方式提升员工关怀体验;

3.物联网在银行业的潜在应用场景分析

1)企业客户及银行内部管理类业务场景

·自有办公场所管理:对于自有物业,通过收集办公场所的使用信息等,分析固定资产利用率及利用情况,并完善针对性优化;

·政府/企业场所管理:对政府及企业物业的使用信息进行掌握,包括但不限于:内部办公空间利用、园区内设备及商户(如:电梯、园区内消费场所)利用情况等,以此完成可能的客户准入分析、贷后预警管理等;

·管理物理资产:如抵押的厂房、汽车、仓库、设备等,如在金融租赁模式下,通过感知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设备运作情况,在出现还款风险时,第一时间主动但安全的停止设备运作,保护银行资产及资金安全;

·与设备商合作获客:通过高端设备制造商、维修商的物联网平台,获取第一手产业信息,并针对可能存在的金融服务需求,与设备商/维修商/保险机构进行组合营销;

·针对中大型农业企业客户:通过与物联网自动灌溉、自动投喂、生产监控类企业合作,完善融资服务的同时,强化风险预警体系,并进一步提供保险代销,经营支撑等服务;

2)个人类业务场景

·在银行类APP中加入导航软件或将银行服务内置到汽车智能服务体系,根据用户当前情况标注出相关银行+整车厂的优惠商户,比如:停车、美食、娱乐、购物等。其中用户当前情况信息的获取来源包括:用户等级、地址、行为、持续时间、心情等;

·为银行员工配置健康监控手环,员工随时同意或关闭应用系统通过手环获取用户的生理信息,改善员工的健康状态、紧急医疗情况、甚至是突发的群体紧急事故、紧急救援等;未来进一步拓展生态体系,完善银行、线上/线下医疗、健康、公安、保险等生态圈,并提供给中高级客户使用;

·基于IOT的用户识别信息,如:手环,捆绑用户的零钱包,采用动态/静态密码或其他授权方式,由新型POS接受相关支付信息,进行支付。(解决支付速度问题,误刷及遗失采用类信用卡的手段保障用户利益)

·使用物联网渠道作为营销交付平台,通过可穿戴设备或使用智能感应广告面板或金融设备(如ATM,智能柜面等)注入营销活动。

就以上分析而言,我们认为随着5G的部署及物联网的拓展,金融与产业联合服务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而在整个服务生态中,银行的作用将举足轻重,但最终银行是否能有足够的话语权将取决于各大银行现有的资源掌控能力以及创新机制/能力,我们认为越快能部署物联网服务生态的银行,将越有机会站在产业链的高点,从而形成更具体系化特色的经营壁垒。

第一页 第二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