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联社周丹:省联社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2019-11-20 09:19 来源:金科创新社

作者: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银信中心副总裁 周丹

省级联社成立以来,积极发挥了“小法人+大平台”的科技平台作用,为辖内农商行(农信社)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随着金融科技时代的到来,如何抢抓科技发展机遇,推动数字化转型,为辖内农商行(农信社)赋能,是新形势下各农信联社探讨的课题。广东省联社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坚定推动IT规划落地实施,实施平台化战略加快IT架构转型,打造“数字农信”,引领辖内农商行(农信社)数字化转型。

一、省联社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在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下,互联网巨头通过金融、科技与互联网的结合,改变了原来金融服务的路径依赖,打破原来的地域边界、技术边界的限制,压缩了传统银行的生存空间。各大中型金融机构纷纷利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将线下用户转移至线上,逐步抢占农村金融阵地,吞食农村客户。农商行(农信社)原来具有的网点多、覆盖广等优势逐渐削弱,加快数字转型对农商行(农信社)而言,已经是生存问题而非发展问题,而省联社作为推动辖内农商行(农信社)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推动方,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负重前行。

一是兼顾到个性与共性的挑战。一方面,省联社开展数字化建设需要满足辖内不同机构的差异化需求,不同类型的机构对数字化的诉求不尽相同,省内各区域发展越失衡,需求差异性会越大。另一方面,省联社主导建设的数据大集中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保持技术架构和业务架构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既要保证多法人机构在同一套系统上对账户管理、账务核算、会计管理并行不悖,又要兼顾客户营销、用户体验和管理流程等特色化需求,导致系统建设的复杂性超过大型银行。

二是难以高效响应业务需求的挑战。在互联时代,智能设备的普及,改变了客户获取金融服务习惯,客户对快速高效获取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甚至认为获得即时金融服务理所当然。发展较好的农商行(农信社)为快速响应市场、黏住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守住市场阵地,强烈希望省联社能快速响应科技服务诉求,做到“人家有,我就要有,要好还要快”。但是省联社数字化转型较慢,难以满足众多农商行(农信社)科技服务诉求和快速高效响应部分农商行(农信社)科技服务需求。

三是科技投入不足的挑战。数字化转型的竞争本质上是资本、人才、规模、科技等因素下的综合实力竞争。省联社统筹了辖内众多农商行(农信社)的科技建设,在科技投入上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动辄每年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投入和上千人的研发团队相比,显得捉襟见肘,科技投入不足导致数字化转型慢。

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探索

1.什么是银行数字化

银行业务的发展经历了手工化、会计电算化、流程化、数字化等阶段,每个阶段随着外部条件变化而逐步替代更新,数字化是当前阶段伴随新技术发展下的产物,其本质是一个用IT系统和智能设备替代人工的过程。数字化给银行业务带来的改善主要表现为四化:一是让操作简单化。随着数字化的深入,银行业务的操作只会变得越来越简单,比手工年代更加简单。二是让营销简单化。运用大数据等技术,让营销变得越来越精准,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让柜员走出户外,走向田间地头办理业务。三是让管理简单化。移动驾驶舱让管理人员随时掌握经营信息,移动办公系统让随时随地办公成为可能。四是让选择简单化。省级农信联社的数字化建设要满足辖内农商行(农信社)的个性化诉求,必须让他们的选择变得更简单。

2.数字化带来IT复杂化

为了提升业务的响应能力,实现银行业务的四化改善,如果基于传统方法来开展科技建设,为各个部门的各种业务需求而竖井式地构建各类信息系统,势必带来IT建设的复杂化,导致各类信息孤岛竖立,尤其是在农信系统多法人体制下,这种信息孤岛建设模式导致系统越来越臃肿,最终导致科技对业务响应效率越来越低。

3.汽车工业生产带来的启迪

汽车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手工打造、流水线生产、平台化生产和个性化生产的不同阶段。目前,汽车生产已经发展到工业4.0阶段,即基于平台化生产的基础上,按照客户的需求生产订单,快速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而银行数字化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与汽车工业生产极为相似,在未来的数字化转型中,按照平台化原则搭建IT基础架构,构建丰富的中台组装能力,必将能够快速响应业务发展和客户个性化需求。

三、广东省联社数字化转型实践

近年来,广东省联社充分认识到农信系统数字化转型的特殊性,编制了特色化的IT规划蓝图,实施了平台化战略,充分利用华为、阿里云等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平台,推动IT架构转型,构造了金融云、行业云两个云平台,实现了辖内农商行(农信社)业务种类和服务渠道的科技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厚中台、薄前台、稳后台”的IT架构,打造了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能力。

1.加强规划引领,明确转型路线

广东省联社于2016年启动了IT规划建设,制定了包括应用架构蓝图、数据架构蓝图、基础架构蓝图、安全架构蓝图和IT治理蓝图五个方面的发展规划,并提出IT建设向“五化”转型,明确未来数字化转型路线。

一是实现应用平台化,全面落实企业级平台化原则,实现“一次研发,全社共享”, 不断提高系统建设的效率及质量,提升业务快速创新能力及市场竞争力。

二是实现数据资产化。通过构建内外部数据一体的数据资源网络,满足一站式数据请求,建立与数据对话的分析流程,对内实现数据的智能服务,对外打造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三是实现基础设施弹性化。构建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多种形态云,通过云管平台统一、灵活地调度数据与存储资源,支持应用的快速迭代和弹性部署要求。

四是信息安全体系化。对标监管要求,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并从应用、数据、基础、云和开发安全等视角将安全体系贯穿到产品研发及运维全过程。

五是实现IT治理精细化。优化组织职能,建立多通道、双模、四经理制、后评价等机制推动IT服务的敏捷度及透明度,通过服务计量推动IT管理的精细化。

三年来,广东省联社通过稳步推进IT规划的落地实施,累计投产113个大型项目,构建了具有800+计算节点规模的云平台,迁移30多种应用,为辖内4237个服务网点、5.7万个柜员、8000万个终端客户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线上或线下的金融服务。据统计,广东省内每10个广东老百姓就有7个会享用到广东省联社提供的后台金融服务。

2.加速IT架构转型,解决统一性与个性化的问题

广东省联社以IT规划为指导,引入互联网技术,加速构建IT架构新体系,在架构转型中兼顾解决统一性和特色性问题。通过对传统金融产品进行解构,构造出新的产品工厂模式,实现产品服务的灵活配置组装,农商行(农信社)既可以直接使用省联社提供的统一化产品,又能够通过产品工厂自由配置出个性化产品,解决了传统模式下无法解决的统一性和个性化问题。以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例,充分使用阿里的IT新架构体系构建此平台,并将平台打造成“淘宝模式”,各法人机构作为“淘宝商户”入驻到此平台,自行装修店铺,开展宣传营销,售卖金融理财类产品、生活服务和电商商品。实现了“省联社搭建舞台,各法人机构唱戏”的新格局,统一的基础设施由省联社负责建设,个性化的营销和运营由机构自行组装设计,达到了“百行百面,千人千面”的效果,有效解决了统一性和个性化问题。

3.加快金融科技运用,解决需求响应效率慢的问题

传统的信息系统架构无法快速响应农商行(农信社)和客户的需求。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企业的IT敏捷化建设模式提供了解决此问题新方案。广东省联社与阿里、华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其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平台,搭建了金融云、行业云平台,为全省农商行(农信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SaaS、IaaS、PaaS、DaaS)和自助式云服务。广东省联社将各种金融产品的后台服务解构成单个服务组件并发布到云平台上后,各农商行(农信社)可以像使用水、电一样快速便捷地使用不同层面的云服务。以中间业务云平台为例,原来各法人机构同当地第三方机构洽谈好中间业务合作模式后,需要与第三方机构实现系统对接,从提出系统对接需求到研发投产至少需要2个月以上的时间,现在通过自助式的云服务模式,中间业务的系统接入时间压缩至1周,大大提升客户的需求响应效率。再如数据服务,在传统模式下,农商行(农信社)提交数据报表类需求,省联社经过需求确认、分析、开发、测试和投产等阶段,需要2周以上时间。在新模式下,省联社开放出基础数据服务,各农商行(农信社)数据需求者随时通过可见即所得的数据服务平台自行组装数据报表,自行获得数据服务,大幅缩短了需求响应时间。

4.强化平台化战略,缓解人力不足的问题

在传统建设模式下,往往采用拿来主义的做法,将其他银行的信息系统直接引用过来,稍加改造即推出上线,因不同系统开发商采用不同软件开发语言、不同技术平台、不同架构来建设系统,而且技术门槛高,导致后期要实现系统的自主可控,需要安排大量的科技人员学习不同的语言和平台,大幅增加了运维难度和人力成本。广东省联社通过实施平台化战略转型,探索出了符合广东农信的平台化建设模式。在平台化建设模式下,选用统一的技术平台和软件开发语言,按照业务需求构建信息系统,既降低了系统建设和维护难度,还有效缓解了人力不足的难题。原来一个开发人员最多可以自主掌握3个信息系统,还需要配备B角,平台化后多个人可以同时掌握多个信息系统,形成多角色备份,而且,平台化后自有科技人员主要掌握系统的设计,将设计后的开发编码工作外包给供应商,为人力资源起到了“节流”和“开源”的作用,有效缓解人力不足的问题。

未来,广东省联社将全面凝聚改革正能量,深耕科技发展,持续推进IT架构转型,实施平台化和中台化战略,全力打造现代化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以先进的科技水平为金融业务赋能,引领辖内农商行(农信社)实现数字化转型与跨越式发展!

第一页 第二页 继续阅读